青岛住建局:打造人民满意的好房子

时间:2023-05-05 19:43:12 来源: 央广网

“之前购房者是弱势群体,开发商说啥就是啥。现在的交房环境可真是‘大变天’了,不光能先验房后收房,还能保障维修,质量好坏都是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总算有了跟开发商‘硬碰硬’的平等对话权。”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为消除行业质量“顽疾”,解决群众需求、企业营商、监管模式及行业发展“四大维度”面临的新难题,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推陈出新,将难题转化为提升建筑质量的“突围方向”,在全国首创先验后收保维修的“青岛住宅+”模式,推出了分段验收、首违不罚等惠企利民的十二条新举措,在短短几年内,累计让数万户青岛业主受益,推动全市建筑行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维度一:老百姓

从“被交房”到“先验后收”,百姓心中有底气

近日,青岛市南区贵州路5号项目顺利开展了一次业主开放日活动,百余名准业主应邀来到项目现场。“以前交房,业主几乎一点话语权也没有,本来是好事,最后被房子的质量问题搞得身心俱疲。”业主孙先生告诉记者。

为了改变业主先缴费才能看房的不平等局面,近年来,青岛在全国首创并大胆探索试行先验后收保维修“青岛住宅+”模式,从多年来难以破解的“交付即维权”的困局中强势突围。

青岛市建筑业协会会长孙涌介绍:“这种新的交付模式,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让购房者的市场地位发生了‘逆风’反转,拿回了本就该属于自己的平等待遇,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自“青岛模式”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累计数万户青岛业主受益,项目各责任主体累计查验并整改质量问题几十万条,大幅提升了业主收房满意度。

维度二:建筑企业

从“跑断腿”到“送上门”,服务企业有温度

“从重监管到重服务,最近几年,我们在项目上切实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工作模式的转变。”近年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监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靠前服务”,由“企业上门问”转换为“部门上门送”,给企业提供了各项便利条件,助力项目建设“加速度”,推动全市建筑工程质量“走上”新台阶。

此外,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惠企利民的举措,比如资料“线上走”、会议“云端开”、工作“全天候”、服务“送上门”、工程“分段验收”、首违“不处罚”、咨询“有专员”等十二条暖心举措。其中,首违“不处罚”用柔性政策督促引导责任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

维度三:监管部门

从“师带徒”到“智慧库”,住建“铁军”有活力

建筑施工领域专业性强,现场问题复杂多样,拥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经验的专家级技能人员是建筑工程领域的宝贵财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绝活,如何将这些专业技能留下来、传出去、推广开,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据介绍,传统的 “师带徒”“老带新”的工作模式,为建筑工程监管服务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除此之外,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工作标准化、标准程序化、程序公开化”的要求,创新绘制了多张监管服务“流程图”,不仅进一步规范了日常工作流程,也把几十年监管服务工作中,老师傅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成果以实操图册的方式留存下来,汇集成一个“最强大脑”智慧库,为持续培养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提供依据。

为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将打造一个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使用AI工作助手智能管理系统,与智慧工地互联互通;同时,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等级管控体系也逐步走向成熟。下一步将划分红、黄、蓝等质量风险级别,对工地评定划分,亮红牌的工地要加强、加密、加大监管力度,亮蓝牌的工地可实现无事不扰。

维度四:建筑业

从“试点破冰”到“行业巨变”,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短短几年,先验后收保维修的“青岛住宅+”模式已深入人心,青岛建筑行业的新风气日渐浓厚,这一系列“巨变”助力青岛建筑行业工程质量从多维度实现强势“突围”。

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雷表示,下一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从听民所需、服务企业、创新监管、行业迭代升级四大维度,持续提炼、总结经验做法,持续简化、优化工作流程,“硬实力”与“软实力”融合提升,为民办实事,为开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台道松 王同兵)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